WFU

2017年8月10日 星期四

好好吃頓飯為什麼這麼難?!針灸增改善中風患者吞嚥功能



作者:林舜穀 (Shun-Ku Lin, MD)


吃東西喝飲料是再自然不過的事情,咀嚼然後吞下的動作每天都要進行幾十次,一般人甚至不需要花費心力去控制咽喉的肌肉,就自然而然的完成了。

但對於中風患者來講,每一次吞嚥都可能是生死交關的危機,因為感覺和運動功能受損,喉嚨肌肉協調不順,吃東西特別容易嗆到;嚴重的患者甚至會造成吸入性肺炎,而必須住院治療,長時間無法恢復的患者甚至需要插鼻胃管來進食。





中國武漢新華醫院研究團隊發現針灸治療可以有效的提升中風後的吞嚥功能。研究團隊招募了124位中風後出現吞嚥困難症狀的患者,隨機分派成兩組後,試驗組接受語言治療師的吞嚥訓練與針灸治療,對照組則單純接受吞嚥訓練。

在治療前與治療期間,每隔一個禮拜會做一次吞嚥評估,由不清楚患者屬於哪一組的人評估患者的進步情形,這種實驗設計稱為觀察者盲性操作,能夠減少因為對治療成效有預期,產生的評估誤差。

除了標準的吞嚥測試以外,患者還需要接受下列評估:吞嚥困難嚴重度測試、巴氏量表,以及與吞嚥困難相關的生活品質量表。





治療穴位包含頭頂的百會穴,這大概是所有中風用腦部疾病一定會針到的穴位,具有提升腦部認知與運動功能的效果;其次為下巴處的廉泉穴,位置在喉結正上方,舌骨上緣凹陷處。能夠有效的刺激下頜舌骨肌、頦舌骨肌、以及舌頭本體,提升舌體舌頭的靈活度,以及口腔部位的肌肉力量。此外也針灸後頸的風池穴與華佗夾脊穴,夾脊穴位置在脖子兩側沿著脊椎分佈。

針灸每次治療30分鐘、每星期六天、持續四週,也就是一個月內總共治療24次,較台灣健保限定一個病患每月最多針灸15次來的多,其實像中風這種需要抓緊黃金時間治療的疾病,本來就是需要在早期密集治療,才能達到最好的效果,這也是為何許多臨床研究採用每天一次的原因。





經過四週的治療以後,可以發現兩組的標準吞嚥評估分數均顯著的下降,顯示吞嚥的功能顯著的恢復。而單純接受吞嚥訓練的患者雖然也有改善,但下降的幅度與速度均較針灸組來的少,且兩組差距達到統計顯著。





吞嚥困難嚴重度測試也發現了類似的改善趨勢,兩組患者治療後都有顯著的改善,但是加上針灸後改善效果更加明顯,且兩組有統計上的顯著差異。





針灸與吞嚥訓練都可以有效增加與吞嚥相關的生活品質,量表分數在治療後都很明顯的上升,但針灸組的效果更好。





巴氏量表評估也發現針灸加上吞嚥訓練能更有效的改善日常生活能力,這對於中風患者來說尤為重要,巴氏量表分數的提升顯示患者更往生活自理的目標邁進。


結論



中醫針灸配合語言治療師的吞嚥訓練,能夠讓中風患者的吞嚥功能恢復得更快更好,也一併能改善生活品質與生活自理能力,但治療的頻率建議每天一次持續四個禮拜,患者需要承擔較多的針灸痛苦與金錢花費,特別是在台灣健保現行每月不能超過15次的規定下,需要自費負擔一定的金額。


參考文獻



  1. Xia W, Zheng C, Zhu S, Tang Z. Does the addition of specific acupuncture to standard swallowing training improve outcomes in patients with dysphagia after stroke?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Clin Rehabil. 2016 Mar;30(3):237-46. doi: 10.1177/0269215515578698. Epub 2015 Mar 26.


進一步諮詢  專業中醫失智症門診